2023年1月30日上午,新冠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向先生出院了。他难掩心中激动之情,向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治医生易颂刚、科主任吴玉华、副主任李璟及全体医护人员赠送了一面锦旗。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有点儿不简单。 
向先生家住城区,肾移植术后五年,术后恢复良好,一直定期复查。2022年12月21日,向先生无诱因出现了发热、咳白色黏液痰症状,测体温最高达38.5度。来到我院就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胸部CT显示两肺多发肺炎,门诊拟“新冠肺炎(重症),肾移植后”收入院。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新冠患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倍感责任重大:肾移植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其免疫力比正常人群更低。而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意味着就处于矛盾困境:一方面,服用抗排异药物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肺炎的控制可能更加困难,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另一方面,如果把抗排异药物减少,出现移植肾排异反应的概率就增加。但是大家没有畏难情绪,在吴主任的带领下,全科多次召开病情讨论会,在用药方面则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意见结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采取“一人一方案,一变一调整”的诊疗策略,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小心翼翼地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激素的加量减量,抗生素的使用和停止,每个决定都慎之又慎。主治医师易颂刚每次查房,总是一丝不苟,从血氧到呼吸频次,从进食量到睡眠时间,根据变化随时调整着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是一个方面,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多给予关心和照顾,使患者拥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更加信任医护人员,治疗效果将大大提高。”呼吸内科全体医护人员深切领会到这点重要性,在患者住院期间,给予他诸多关爱。有段时间,向先生呼吸困难,饮食和睡眠都不好,他情绪很低落,认为自己很难闯过这一关。大家就一直不停鼓励他同疾病作斗争,每当他情况变好一点,就给他点赞。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向先生体温恢复正常,各项指标趋于正常,经医疗团队评估,可以康复出院了。
面对锦旗,呼吸内科全体医护人员也很开心,他们的开心是为患者的康复感到由衷高兴。吴玉华主任和易颂刚主治医师介绍说,“这个治疗过程就好比在走钢丝,我们努力寻找平衡点,但这个点在哪里,并没有明确指示,毕竟这种情况很少,参考资料有限。但是我们顶住了压力,使患者康复出院就很欣慰,感觉没有辜负患者对我们医务人员的信任。”
小编说: 自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以来,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就诊高峰,我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履行全院一张床,全员一盘棋的工作理念,克服医务人员因病减员、人手不足的困难,“以防重症、防死亡”为重点,保障患者就医需求,全力救治新冠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