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书记信箱
欢迎您访问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今天是


为患者架起“生命之桥”,我院肿瘤科完成首例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置管术

发布时间:2023-09-05        

近日,我院肿瘤科护理团队—静疗小组为一名外周血管条件极差,且有癫痫既往史的门诊患者,成功开展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置管技术,从患者的右上肢贵要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有效减轻了患者痛苦,为患者长期静脉给药治疗提供了安全通道保障。

家住铜鼓县的谢先生今年38岁,却已有着数年的癫痫病史。因长期在医院治疗静脉给药,CVC置管多达18次导致血管出现许多斑痕,加上本身肥胖达180斤,血管条件极差。他辗转去了几家医院想重新置入PICC管,但是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谢先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我院肿瘤科门诊咨询。接诊医生立即通知科室护士长组织静疗小组为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看着患者愁苦的表情,团队经过仔细研究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决定为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塞丁格PICC置入术”。

为防止穿刺过程中患者出现癫痫发作,确保其穿刺过程中的安全,肿瘤科副主任钟容携带救治药品守护在患者身旁并指导穿刺。在B超室医师的超声定位下,消毒、穿刺、送入导丝、送鞘、送入导管,静疗护士刘娟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最后,通过X线拍摄定位证实导管在理想位置,说明 PICC管道置入成功,在场医护人员不禁长舒一口气。


患者手术结束护送回病房约1分钟,又突然出现癫痫持续发作状态。肿瘤科医护人员又赶紧给予其吸氧,心电监护,多次静推安定等抢救措施,10分钟后,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亲身经历这一切,离开医院前,患者及家属对市二医院肿瘤科团队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我院开展的首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据肿瘤科护士长钟燕介绍: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主要应用于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肿瘤患者化疗等,能大大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实现“无痛输液”。

此例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着医院PICC专科护理技术迈向一个新台阶,更凸显了市二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对新技术新项目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的“匠心精神“。

什么是PICC?

PICC是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该导管主要应用于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肿瘤患者化疗等,能大大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实现“无痛输液”。

目前,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已成熟应用于临床,PICC置管后,通过规范化维护最长可以保留1年,适用于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患者。PICC置管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的安全输液通道,大大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可有效保护外周静脉血管,同时不影响日常活动,提高了生命质量。

PICC置管后日常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及家属们会问,在PICC置管期间,如果要洗澡怎么办?在这里提醒广大患者及家属,洗澡之前用保鲜膜将手臂裹好,再包上毛巾,然后外面再包一层保鲜膜,最后用透明胶带粘好缝隙处;还要注意的是,置管后采用淋浴,尽量避免盆浴;置管期间,一切正常的生活劳动,比如梳头、喝水、蹲下来捡东西等都可以做。但是要避免以下运动及动作,比如游泳,俯卧撑,引体向上,提2.5公斤以上的重物等。


 (梁玮、钟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