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天气阴雨绵绵,我院儿科诊室里却有不少家属早早的排队在等待,由我院儿科主任袁李艳主任联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肖朝华副教授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门诊。 
案例一:小晏同学,男,13岁,现身高148cm,低于全国同年龄、同性别男孩身高水平。父亲身高172cm,母亲身高145cm,家长一方面特别着急觉得孩子比同龄儿矮很多,一方面又觉得父亲身高不矮,孩子可能是晚长,一直没有就医,导致孩子身高增长很不理想。两位主任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了仔细讨论并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当天,共有17位儿童接受了线上专家的诊治,明确了长高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方向。疫情期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平常一号难求的专家治疗,这种新式的就医体验,让前来就诊的患儿家属满意而归。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疾病认知和预防意识的提高,儿童矮小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特别是有些家长,出于迫切想让孩子长高的心理,更容易迈入治疗误区,比如听说生长激素可以治疗矮小症,一到门诊就让医生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甚至有些家属盲目购买“增高药”企图让孩子吃了长高。 生长激素是处方药,不是“想打就能打”,用药前应当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目前,rhGH被获准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慢性肾功能衰竭、Turn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小于胎龄儿、Noonan综合征、特发性矮小等相关适应症。 此外,rhGH用药也有年龄限制,一般推荐起始治疗时间最好是在青春期前,尤其在4到6岁左右开始治疗最为合适。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生长潜力很大,生长激素的疗效最好,使用后能够实现身高的有效追赶;同时,孩子体重小,用药剂量小,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而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因为骨龄相对较大、骨骺接近闭合,此时再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身高改善空间相对有限。 引起儿童身材矮小的病因众多,包括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内分泌因素、疾病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等。不同原因所致的身材矮小,其具体的治疗方案也不同。比如,对于其它系引起的矮小症,首先应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来改善孩子的身高,而不只是盲目地使用生长激素。 因此,矮小症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根据具体的病因去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除了原发病治疗和药物治疗外,改善生活方式也是助力孩子长高的“窍门”,做好下面这3点很关键: 01保证营养均衡 充足、均衡的营养是孩子“长身体”的物质基础,家长应当为孩子科学拟定食谱、合理安排膳食,确保孩子每天摄入足够量的优质蛋白,如鱼、瘦肉、牛奶、蛋类、豆类等,同时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如锌元素、钙元素、维生素D等。此外,还应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有规律,不过量饮食,不暴饮暴食。 02保证睡眠充足 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一般在深睡眠时分泌明显增加。所以,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身高增长尤为重要,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一定要保证睡眠充足,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达到8~12小时左右。 03合理适度运动 合理、适度的户外运动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同时还能改善睡眠、促进食欲,有助于长高。运动时主要控制好合理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而导致运动损伤。 总之,盲目迷信“增高偏方”不可取。当家长发现孩子身材矮小时,一定要及早去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化验检查,找到孩子身材矮小的原因,并确定最科学、最正确的治疗方案。同时,为了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生长激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遵医嘱定期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