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晚10点,闪烁着蓝灯光的120救护车飞驰而至,送来一名颈部大出血的休克患者。当日创伤急救中心接诊医生张灏回忆道:“患者入院时面色苍白、意识模糊,领口、外衣全是血,测血压只有62/20mmHg,血色素只有Hb26/L(正常值Hb110-150g/L),属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情况特别危急。”经专科检查,发现左侧颈部见一长约2.5CM斜行创口,且入院时仍流血不止,性命危在旦夕。 因患者身旁暂无家属,只有同学及老师陪伴在侧,值班人员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先救治后付费),并上报医院总值班。院党委书记熊晶辉、院长涂德幸得知消息后高度重视,要求联合院内优秀医务人员尽全力抢救,一切以抢救患者生命为先。 开通静脉通路、清创缝合、做好静脉插管准备、输血准备…闻讯赶来的相关科室人员迅速确定了救治方案,一切抢救措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为了快速补液,护士甚至人工加压以加快静脉输液的速度。抢救团队认为,能否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除了有效止血,补充血容量也是关键。为此,医院启动了大量输血应急预案,输血科用最快速度为患者备好了浓缩红细胞8U及血浆1000ml。一滴滴象征着生命力的血液缓缓输入患者的体内,大家仍不敢掉以轻心,继续严密的监测着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创面情况,防止血液外渗压迫血管引起窒息。经过近10小时的努力奋战,患者血压回升至122/74mmHg,指脉氧100%,复查血常规Hb104g/L,RBC3.54x10/L,终于转危为安。这时候,忙碌了一晚的大家伙儿才松了一口气,将患者护送到我院普外科继续治疗。 据悉,4月3日晚,我院创伤中心还成功创救了一例外伤脾破裂患者。清明假期内连续2晚对危重外伤患者的成功抢救,不仅是对我院医护团队技术精湛的考验,也是对创伤急救中心的一次检阅。 我院自急救创伤中心建设以来,以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取代传统的专科模式,构建了一体化的创伤救治流程。患者通过绿色快速诊疗通道入院,无需多费时间等待各专科会诊。这就意味着,对于每一位创伤尤其是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从120接诊时医院便做好无缝对接,通过多学科参与、分阶段处理,每个环节争分夺秒为患者争取黄金救治时间。 今后,医院将继续严格按照国家级创伤中心急诊救治体系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创伤救治流程与一体化救治新模式,不断提升医院创伤救治能力,救治更多的创伤患者,为建设健康袁州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