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书记信箱
欢迎您访问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今天是


我为群众办实事 | 我院开展第18个世界肾脏日义诊活动

发布时间:2023-03-17        

2023年3月9日是世界第18个肾脏病日。为唤起人们对肾脏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我院内分泌肾脏血液风湿老年医学科组织部分医务人员来到官园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人人享有肾健康,减少高危因素,避免意外肾损伤”义诊活动暨健康宣教活动。


活动现场,内分泌科两位护士长为有需求的群众免费进行血压、血糖及尿酸检测,几位专家向前来咨询的群众进行了查体,认真回答提出的健康问题,并开展了三堂相关科普讲座,居民们均表示受益匪浅。刘晶主任表示,近年来,肾脏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科室开展本次义诊活动,就是为了提高群众对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为广大的健康保驾护航。


问:什么是慢性肾脏病?


答:慢性肾脏病是指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min/1.73m2或者肾损伤大于3个月,肾损伤是指肾脏病理异常或存在检测指标异常:包括血液、尿液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慢性肾脏病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具体的肾脏疾病,是很多肾脏病所具有的一个共性的综合。


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在国内,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10.8%。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增加,长期血糖、血压控制不好可以出现糖尿病肾脏、高血压肾病,目前这样的患者逐年增多,而且还有年龄提前、年轻化的趋势。


问:常见的慢性肾脏病有哪些?


答:常见的慢性肾脏病病因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梗阻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药物性肾病、多囊肾、遗传性肾病、乙肝相关性肾炎等。


问:如何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


答: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可出现一些症状或体征:比如颜面、眼睑、双下肢水肿,小便泡沫多,血尿,夜尿增多,腰痛,贫血,血压高等。出现这些情况时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也有些慢性肾脏病患者没有上述症状,就表现疲劳、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等他们一检查时就是终末期肾病。一般来说, 到医院进行血常规、尿分析、肾功能、泌尿系B超检查可发现常见的肾脏疾病。对于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病人来说,还要做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查。对于准备怀孕的妇女来说,孕前建议做个体检,患有慢性肾炎妊娠后可能会导致肾脏病加重。


慢性肾脏病的预防


慢性肾脏病的预防可分为三级预防:


1. 一级预防:指在正常人群中发现、筛查出易患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主要有老年人、出生时低体重儿、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个体、急性肾脏损伤的个体等,对这些高危人群要加强监测、干预。

2. 二级预防:对慢性肾脏病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延缓肾脏损伤的进展,减少各种并发症。

3. 三级预防:主要是减少尿毒症的一些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


慢性肾脏病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1. 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要到综合医院就诊,最好是到肾脏病专科进行检查与治疗,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肾脏疾病进展。


2. 注意原发疾病的治疗: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并监测血糖、血压,梗阻性肾病应尽早解除梗阻。


3. 注意休息:慢性肾病患者应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过度的劳累会加重病情, 通常以“自我感觉不疲劳”为度。


4. 预防感染:慢性肾病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的下降以及一些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比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肝炎病毒的感染等,感染的发生可以导致肾病复发、病情加重。


5. 合理饮食:饮食干预对于慢性肾病患者非常重要。慢性肾脏病患者应低盐饮食,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高钾、高磷食物摄入。


6. 注意药物相关性肾损伤: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解热镇痛药、有肾毒性的中草药(关木通、广防己、寻骨风、天仙藤、青木香等)。对比剂肾病、抗肿瘤药物等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7. 注意毒物相关性肾损伤: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不要接触重金属、有机溶剂(汽油、煤油、柴油、松节油、油漆等)、农药、合成染料、有机化合物、生物毒素(蛇毒、蜂毒、鱼胆等)等。


8、限酒戒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