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我院心血管内科联合介入室、彩超室为一位卵圆孔未闭患者实施了医院首例经皮DSA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成功为一名患者解决了多年头痛问题,为医院以后持续开展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头痛多年,竟是“心眼”作祟 57岁的梁女士多年来一直受到头痛的困扰,每次发作都让她难以忍受,她也曾经在其他医院就诊,做过许多头部的检查,但都找不到具体原因。直到近期头痛症状再次发作,梁女士来到我院心内科就诊,通过医务人员一系列检查后,终于找出了头痛的"元凶"——卵圆孔未闭。

心脏彩超可见患者卵圆孔未闭
什么是卵圆孔?
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胚胎时期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在胎儿时期是开放的,允许右心房的血进入左心房维持胎儿血液循环,是生命通道。但胎儿出生后,肺循环开始工作了,它就失去了作用,慢慢自己闭合了。据统计,正常人群中仍然有高达1/4的比例存在卵圆孔未闭(PFO),它是成年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卵圆孔未闭可以理解为心脏上留下了一个小‘洞’,如果‘洞’很小,对心脏的正常运行没有影响,但是如果这个‘洞’的大小足够让血流通过,就有可能引发偏头痛、不明原因卒中,也可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明原因的头晕和晕厥,甚至是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 一把小伞,堵住小小“心眼”
为了彻底解了梁阿姨的心头之忧,我院心内科团队经过与患者本人及家属沟通,决定为其行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这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介入技术,将封堵器放置到缺损处封堵未闭卵圆孔。
术中,在DSA引导下,介入团队顺利找到患者的未闭卵圆孔处,经超声科同事多次进行监测,明确封堵伞位置良好,牵拉试验封堵伞固定良好后释放封堵伞。
封堵器成功释放
术后观察封堵伞位置固定,边缘与房间隔周围组织连接紧密,各瓣膜形态、结构、启闭大致正常,心包腔未探及液性暗区。手术成功完成,患者术后无特殊不适,目前正在医院进行后续观察。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能对卵圆孔未闭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避免或减少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偏头痛等疾病的发生。 这项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了我院心血管科微创介入技术更上了一层楼,还体现了我院多学科紧密配合、团结协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科/普/拓/展 01 什么是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在胎龄2个月时形成,是胎儿心脏房间隔上原发隔与继发隔之间孔隙,使来自右心房的血液不经过肺循环直接进入左心房。胎儿出生后,肺循环开始工作,右心后负荷减低,左房压力大于右房,卵圆孔的两个隔之间相互贴合,发生功能性闭合,3岁以后,两个隔之间若未能完全粘连则成为具有潜在右向左分流功能的卵圆孔未闭(PFO)。成年人中PFO占25%~35%,与不明原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相关,因此诊断卵圆孔未闭至关重要。在偏头痛患者中 PFO 的发病率为 15%~90%。
02 卵圆孔未闭的症状? 1. 年纪轻,但经常发作头晕、短暂晕厥、肢体无力、麻木,可以自行缓解; 2. 严重情况下,病人以脑卒中(中风)前来就诊; 3. 时常感觉偏头痛,做了很多检查又查不出原因。卵圆孔未闭在心脏超声、胸片上均不容易被发现,因此常被漏诊。经常患者出现脑卒中,瘫痪在床了,才被发现。
03 什么是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通过穿刺股静脉,置入一根直径只有2毫米的导管到心脏,将形似“活塞”的封堵伞送到患者的心脏进行封堵。手术时间30分钟-60分钟。
·科室简介·
宜春市第二院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新专项项目合作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分中心,中国胸痛中心授牌单位,心衰、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在全科人员共同努力下,科室的年门诊量达14000余人次,年住院人次近2700余人次。已经开展冠脉支架及药物球囊植入术,冠脉造影术,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心脏射频消融术,结构性心脏介入治疗,拥有caFFR(无创冠脉功能学检测),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IVUS(血管内超声),旋磨等技术。心内科主治冠心病、风心病、扩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急性心肌梗塞(冠脉支架植入)、重症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射频消融术、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各种严重心律失常。对急、重症及疑难病症有较强的处理抢救能力,在心血管疾病上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咨询电话:0795-32705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