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书记信箱
欢迎您访问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今天是


谷雨养生:疏肝健脾祛湿,顺应天时护安康

发布时间:2025-04-18        

图片

“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谷雨,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寒潮尽退、雨水丰沛,万物在润泽中蓬勃生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谷雨,叁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此时天地阳气升发渐盛,人体气血外达肌表,正是疏肝健脾、祛湿防病的养生黄金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饮食之道:健脾祛湿




图片

谷雨时节“土旺脾主令”,脾胃运化功能强健,但降雨增多易致湿邪困脾。饮食当遵循“减酸增甘,清淡利湿”原则,可多食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等健脾之品,辅以马齿苋、荠菜等时令野菜清利湿热。推荐“四神茯苓粥”(茯苓、山药、莲子、芡实与粳米同煮),既能健运脾胃,又可温和祛湿。

需注意:此时肝气渐弱,勿过食寒凉瓜果以防损伤脾阳,过敏体质者应慎食香椿、竹笋等“发物”,可饮薄荷菊花茶以疏风清热。

图片

图片


|情志之法:疏肝柔筋


图片

《素问》强调“春三月,此谓发陈”,谷雨时肝木之气由盛转衰,易出现情绪波动、筋脉拘急。建议晨起以五指梳头百次,沿胆经循行方向按摩风池、肩井穴,配合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以升清降浊、疏泄肝气。

情志调摄可效仿古人“踏青问柳”:于清晨阳气初升时缓步园林,观新绿、听鸟鸣,使心神与春气相谐。若遇烦闷,可闭目默念《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辅以角调式古琴曲《流水》,以音律通达肝经,涵养平和心境。

图片

图片


|起居之要:防湿护阳


图片

谷雨时节昼长夜短,宜“夜卧早起”(不迟于23点入睡,6点前起床),晨起开窗通风除湿,午后闭窗避免湿热交蒸。衣着遵循“捂两头”原则:佩戴丝巾护大椎穴防风寒,穿长袜暖涌泉穴助阳气升发。运动宜选太极拳、五禽戏等柔缓项目,微汗即止,切忌大汗伤津。

居室可悬艾草香囊驱蚊除秽,或用苍术、藿香各10克煎水熏蒸房间。夜间以42℃水温加艾叶20克泡足15分钟,配合按压三阴交、足三里穴,可温通经络、化解“春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科室简介


图片

我院中医康复科通过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理论特色,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在医疗、预防、养生、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科室近几年快速发展,已开展多个特色诊疗技术,如常规针刺、小针刀、刺络拔罐、热敏灸、隔物灸、穴位注射、封闭治疗、埋针治疗、推拿按摩、手法整脊、中药封包治疗、中药涂擦治疗、中药熨烫、药饼灸、耳穴压豆等大量中医适宜技术。通过辨证施治,传承先人智慧,守护您健康!

科室电话:0795-3272323

门诊时间:上午8:00-12:00(周一至周六);下午2:30-5:30(周一至周五);节假日另行通知。

图片




谷雨,是春的谢幕,亦是夏的序章。顺应“天人相应”之道,把握健脾祛湿之机,疏泄肝郁之气,方能使气血如春水奔流,为盛夏康健奠定根基。正如《养生论》所言:“慎起居,节饮食,调喜怒,则气血清平,长有天命。”愿每位读者在细雨润物时,涵养身心,静待繁华。

谷雨·节气

不风不雨正晴和

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

一壶新茗泡松萝


关闭窗口